2017年7月,我国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同时,在北京和山东确定要把编程基础纳入信息技术课程和高考的内容体系,编程也将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一种趋势。
工业文明的语言是数学,而信息文明的语言是程序。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孩子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都将离不开对信息文明的解读,而会编程是打开信息文明大门的一把钥匙。
科学研究标明:6-12岁正好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阶段,同时也是孩子从环境感知转变到逻辑链接的学习阶段。
编程语言更符合大脑逻辑思维,在孩子阅读和理解文字同期,用可视化拖拽式游戏和程序教他们编程知识。代码不再生涩难懂,如同“母语”一样自然流利。
孩子从小接受编程,并不断尝试编程,能在编程路上走得更远更高。少儿编程是图形化编程语言,把原来英语的代码编程语言转成图形模块化、指令化,以游戏、情景动画、积木构建的形式呈现。
旨在孩子九大能力的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思维力,问题解决,空间思维,判断性思维,序列与条件,调试操作能力。